邮件帐号: @fzrd.gov.cn 密码: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立法征求意见


《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草案修改二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发表时间:2016-09-14 信息来源:市人大法工委 字体:【】【】【

  201512月和2016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对《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草案)》进行了二次审议为进一步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推进民主立法,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现向社会公开征求《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草案修改二稿)》意见。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与,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一、登录福州市人大常委会网站(www.fzrd.gov.cn)立法征求意见系统,填写意见建议。

  二、将意见建议传真或者寄至福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联系方式:

  电    话:0591-83301851

  传    真:0591-83333198

  电子邮箱:fzrdfgw@sina.com

  通讯地址:福州市古田路40号福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邮政编码:350005

  三、意见建议反馈截止日期为20161014日。

                                                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2016914

   

  

  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草案修改二稿)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改善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湿地保护、监督管理及其利用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湿地是指天然或者人工形成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沿海区域。包括浅海水域、河口水域、淤泥质海滩、沙石海滩、永久性河流、三角洲沙洲沙岛、潮间盐水沼泽、水库等类型。

  本办法所称湿地资源是指湿地以及依附湿地栖息、繁衍、生存的野生动物资源和红树林等植物资源。

  第三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湿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湿地保护工作的综合考核制度,加大湿地保护管理资金投入,将湿地保护管理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湿地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湿地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日常工作由同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第五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是湿地保护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监督本行政区域内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

  海洋与渔业、水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科学技术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湿地保护工作:

  (一)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河流、湖泊、水库等区域湿地的水土保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工作;

  (三)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湿地依法登记,会同相关部门指导湿地开发利用;

  (四)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开展汇入湿地水体的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监测、质量评估,定期发布水环境质量监测信息和评估结果,并提出湿地环境治理建议;

  (五)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湿地区域内农业生产的管理工作,减少湿地生态环境污染;

  (六)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支持开展湿地保护、利用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成果推广应用;

  (七)其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配合做好湿地保护工作。

  湿地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湿地保护相关工作。

  第六条 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设立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在开展编制湿地保护规划、拟定湿地名录、划定湿地保护范围、制定湿地保护方案、监测评估湿地资源,以及在湿地保护范围内开展建设和利用等活动时,应当咨询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的意见。

  第二章 湿地规划与名录管理

  第七条 市、县(市、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组织开展湿地资源普查,将普查结果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普查结果作为编制湿地保护规划的主要依据。

  第八条 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湿地分布、保护范围、类型、生态功能和水资源、野生生物资源、土地利用状况等实际,编制福州市湿地保护规划。

  湿地保护规划应当明确湿地总体布局、保护目标、保护重点、保障措施和利用方式,经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平衡,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编制各项专项规划涉及湿地保护的,应当征求同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九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严格执行湿地保护规划,不得违反规划批准建设项目或者进行其他开发建设活动。

  湿地保护规划确需调整或者修改的,应当按照原批准程序办理。

  第十条 湿地分为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省级重要湿地、市级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市级以上重要湿地实行名录管理。

  第十一条 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省级重要湿地的名录管理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未列入省级以上重要湿地名录,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列入市级重要湿地名录:

  (一)典型、有代表性、具有显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

  (二)面积大于两千公顷的单块湿地,多块湿地复合具有重要维持生态平衡或水文调节作用的湿地系统,蓄水量三千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

  (三)有较多水禽集中繁殖、越冬、停歇的湿地或分布有珍稀濒危动植物、中国特有动植物的湿地;

  (四)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湿地。

  面积八公顷以上,且未列入市级以上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应当认定为一般湿地。

  第十二条 市级重要湿地的名录由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后提出,经征求湿地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意见并公示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一般湿地的区域范围,由所在地县(市、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第十三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确定本辖区内市级以上重要湿地的管护责任单位。湿地管护责任单位接受本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组织开展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会同湿地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进行日常巡查,制止、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

  第三章 保护方式和保护措施

  第十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湿地保护的需要和湿地资源的变化情况,通过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形式对重要湿地进行保护。

  第十五条  罗源湾、连江敖江河口、福清湾、福州山仔水库、长乐双脾岛等生态系统典型、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物种分布集中以及具有其他特殊保护价值的湿地,符合申请条件的,应当申请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十六条  长乐蝙蝠洲、马尾琅岐、福州道庆洲芦岐洲、福州帝封江、闽侯塔礁洲、闽侯江滨等湿地,符合国家、省级、市级或者县级湿地公园设立条件的,应当申请建立对应级别的湿地公园。

  第十七条  国家湿地公园、省级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资源权属清晰,湿地率不低于百分之五十,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建立市、县级湿地公园:

  (一)湿地生态系统在本地区域范围内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二)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能够在保护湿地野生动植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自然景观优美、能够保持湿地生态完整,适宜开展游览休闲、湿地科普宣传教育等活动。

  市级湿地公园的面积不低于十五公顷,县级湿地公园的面积不低于十公顷。

  第十八条  市级湿地公园由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认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命名。

  县级湿地公园由湿地所在地的县(市、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认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命名,并报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市级、县级湿地公园认定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禁止擅自命名或者挂牌市级、县级湿地公园。

  第十九条  湿地公园应当根据湿地的功能,划分为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实行分区管理。

  尚不具备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条件的湿地,可以依照省有关规定建立湿地保护小区。

  第二十条  市、县(市、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湿地保护规划依法划定湿地生态红线,实行差别化管控。

  湿地公园的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禁止一切建设活动。

  湿地公园的宣教展示区,湿地保护小区,规划建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禁止开展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

  湿地公园的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在不影响湿地生态环境情况下,可以开展合理利用活动。

  第二十一条 市级重要湿地除因公共利益需要的建设项目外,不得占用或者征收。需要占用或者征收的,应当经市人民政府同意。

  建设项目占用或者征收市级重要湿地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包括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环境保护或者海洋与渔业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当征求同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提出的保护措施,避免工程建设损害湿地生态功能。

  第二十二条 因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需要临时占用市级重要湿地或者一般湿地的,拟占用单位应当向审批部门提出湿地生态恢复实施方案。审批部门在批准临时占用湿地申请前,应当征求同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临时占用湿地期限不得超过二年,不得建设永久性设施,不得损害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临时占用期限届满后,占用单位应当按照湿地生态恢复实施方案恢复湿地原状。

  第二十三条  县(市、区)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红树林恢复、互花米草治理,加强河流交汇处、入湖(库)口、湖滨(库滨)岸带以及重点生态防治河段的湿地生态修复。

  市、县(市、区)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湿地管护责任单位应当加强珍稀水禽栖息地修复,建立健全珍稀水禽救护机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受困的珍稀水禽。

  第二十四条 湿地公园管护责任单位应当遵循水禽迁徙规律,按照湿地公园规划,及时公布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的禁入期,科学确定游览线路。

  第二十五条 在湿地范围内禁止从事下列行为:

  (一)投放、种植影响湿地生态安全的生物物种;

  (二)破坏鸟卵,以鸣笛、追赶等方式惊吓野生水禽,干扰鸟类繁殖、觅食;

  (三)擅自移动、涂改、破坏湿地界桩和保护标志;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破坏湿地的行为。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市、县(市、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协调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科研机构以及湿地管护责任单位对湿地资源、湿地利用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对湿地的生态状况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估,及时汇总有关监测数据。湿地动态监测包括湿地面积、湿地利用状况、环境质量、野生动植物情况等内容。

  市、县(市、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汇总湿地资源普查、动态监测以及相关研究成果、数据等资料,建立湿地资源档案,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信息共享。

  第二十七条  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调度水资源时,应当核定湿地水体的纳污能力,向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

  市、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污染防治规划,严格控制本行政区域的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浓度控制指标,并定期开展湿地水污染调查和评估。

  第二十八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不动产登记机构在发放不动产登记权属证书时,对含有湿地的不动产,应当注明湿地面积、四至界址,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四款规定,擅自命名或者挂牌市级、县级湿地公园的,由县(市、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非法占用市级重要湿地的,由市、县(市、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限期恢复原状,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临时占用湿地期限届满后,未进行恢复的,由市、县(市、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限期恢复原状,并处每平方米五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规定,投放影响湿地生态安全的生物物种的,由市、县(市、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没收投放物,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种植影响湿地生态安全的植物的,由市、县(市、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限期恢复,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项规定,破坏鸟卵,以鸣笛、追赶等方式惊吓野生水禽,干扰鸟类繁殖、觅食的,由市、县(市、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依法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三项规定,擅自移动、涂改、破坏湿地界桩和保护标志的,由市、县(市、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限期恢复原状,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规定的处罚行为,属于市级以上重要湿地保护范围内的,可以由依法成立的管护责任单位实施。

  第三十六条 有关湿地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实施。

  

   



 【收藏】【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