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乐市统计局近日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长乐工业已逐步回暖,主要产业增速提升。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这样的成绩离不开长乐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和支持。20多年来,长乐人大常委会全力支持市政府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唱响了助推长乐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合奏曲”。
依法履职优化发展环境
长乐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进端告诉记者,早在1988年2月9日,当时的长乐县人大常委会就根据县政府提请,作出了《关于建立长乐县工业加工区的报告的批复》,支持县政府建立工业加工区,吸引外商投资办厂。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长乐市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人大常委会多次听取乡镇企业发展情况汇报,督促政府尽快出台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的配套措施。长乐市政府采纳人大建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大发展大提高的决定》及其《实施细则》,为乡镇企业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为改善乡镇企业发展的软环境,长乐市人大常委会于1996年12月通过各乡镇人大主席团,召集全市有代表性的136家企业厂长(经理),对与乡镇企业关系较为密切的21个部门、单位的服务以及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情况进行测评。
视察检查助推经济发展
长乐市人大常委会还每年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及部分省、福州市和长乐市三级人大代表对工业发展情况进行审议或视察,向政府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2005年,长乐市人代会召开前夕,常委会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空港工业集中区”的重大决策,积极引导代表开展会前调研。在长乐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来自漳港、湖南、吴航等代表团的61位代表联名提出《采取有力措施,实现加快建设空港工业集中区的目标》的建议。经过审议,大会将该建议确定为“一号议案”,要求市政府重点办理。人代会后,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把督办“加快空港工业集中区建设”议案作为监督工作重点,以此推动全市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
在空港工业区建设期间,常委会多次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对工业区进行实地调研,听取建设进展汇报,就工业区用地、招商、配套基础设施等提出意见建议。今年空港工业集中区一期入驻企业已达73家,总投资超过30亿元,年产值超过40亿元。
走访调研解决企业难题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长乐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陈进端表示,长乐人大常委会加强对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以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
长乐人大常委会多次深入空港、滨海、闽江口、金峰等四大工业园区相关企业开展调研,了解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支持市政府推进品牌战略的实施,出台奖励各类企业上市、技术创新、创品牌等政策措施;支持市政府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动漫创意、粮油食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长源纺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没有长乐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关心,我们不可能在金融危机中还增资扩产。”据了解,该公司新增用地近80亩,3年内生产规模可达百万绽,年产值近50亿元。